2017年10月21日,96岁高龄的陈司寇因癌症去世,尽管癌症折磨了她多年,但她的离世却是如此安详,让人不禁唏嘘。不同于许多长期在病痛中挣扎的癌症患者,陈司寇并未因病情急迫而陷入痛苦,她的一生更像是对命运的坚韧挑战。
实际上,三年前她就被诊断出癌症,而面对病魔的威胁,陈司寇并没有选择住院治疗,而是采用了自己独特的养生方法进行调养。尽管癌症最终复发,陈司寇依旧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——绝食。这一举动引发了很多人的猜测,甚至有人认为她可能受到了误导,或许是因为学历不高,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养生理念的影响。然而,真相却是陈司寇毕业于北京大学,是一位才俊,而她的丈夫赵宝煦,则是我国知名的政治学专家。那么,这位坚强的老人,面对生死,她究竟是如何度过的呢?
展开剩余82%回溯到2012年的一天,赵宝煦,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,躺在床上,已无力再说话,甚至只能依赖呼吸机来维持生命。此刻,身边陪伴他的,是他那位深爱了多年的妻子——陈司寇,以及他们的儿女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,赵宝煦艰难地睁开了眼睛,望着陪伴他一生的妻子,语气微弱地说:“你和孩子们要好好的,我先走了。”这一句话,让在场的人忍不住泪如雨下。尤其是陈司寇,虽然她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,但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,她还是忍不住痛心不已。
这一刻,陈司寇的脑海中仿佛回到了许多年前,那个她和赵宝煦初识的时刻。那时的北大校园,充满了青春与活力。记得那一次,在上课时,陈司寇无意间注意到了一位气宇轩昂的年轻男生,他的谈吐和举止,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博学和睿智。那时,他的回答甚至获得了教授的赞扬,周围同学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。更有意思的是,巧合中,课堂上的分组让两人成为了同组成员,短短的一次交流,让他们发现彼此在某些话题上竟有如此相似的见解。课后,这位男生主动邀请她继续讨论,笑着自我介绍:“我叫赵宝煦。” 而她,则羞涩地回应:“陈司寇。”
就这样,两个曾经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人,因缘际会走到了一起。陈司寇1921年生于江苏的一个小村庄,家中经济条件困难,父亲一人靠农作维持家庭生活。她的母亲在她五岁时因病去世,留下了沉重的债务和困境。为了支付母亲的医疗费,家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,生活愈发捉襟见肘。尽管如此,陈司寇并不甘心过上注定的命运,她从小就渴望改变,坚信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人生。
尽管当时社会普遍重男轻女,陈司寇仍然不愿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。10岁那年,面对父亲的不支持,她毅然离开家,前往南京亲戚家,靠打工赚取学费,最终如愿考入了北京大学。那一刻,她心中满是激动与喜悦。她选择了教育专业,希望未来能用自己所学帮助更多像她一样有志向的年轻人。赵宝煦也因相似的背景和奋斗经历,深感共鸣。两人通过不断的交流和讨论,渐渐产生了感情,并最终走到了一起。
大学毕业后,陈司寇进入了北京101中学任教,成为一名政治老师;赵宝煦则继续在北大学术研究,成为中国著名的政治学专家。在事业上,两人彼此扶持,携手前行,家庭也因此变得更加和睦。尽管各自工作忙碌,但夫妻之间的感情依然稳固,生活中,他们总是会互相交流思想,彼此成就对方。赵宝煦曾在一次讲座中深情表示:“我非常感激妻子的陪伴,她的坚强与乐观给了我莫大的勇气,让我有信心去面对那些特殊年代的种种困境。我会一生一世爱她、敬她。”
两人退休后的生活更是温馨而充实,他们一起早晨锻炼、阅读书籍、互相分享心情,偶尔散步,偶尔做饭。陈司寇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,虽然在赵宝煦去世后,她痛失挚爱,但她很快调整过来,依旧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过着她的晚年生活。她从不依赖任何人,即使在晚年,她仍坚持自己做所有的家务事,完全不需要外界的帮助。
然而,2017年初,陈司寇突然感到身体的不适。她的肾癌病情突变,恶化成尿毒症,身体变得极度虚弱,无法自理。即便如此,她依旧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,坚持锻炼,坚持吃水果和蔬菜,并且果断拒绝了医院的治疗建议,继续过着充实而有规律的生活。
直到2017年10月17日,陈司寇因拒绝进食几天后,终于决定以绝食的方式,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她的最后时刻并不悲伤,反而平静和从容。她曾告诉子女:“生命有两个维度,一个是质量,一个是数量。我活到这个年纪,已经没有遗憾了。你们不必为我伤心,日子还很长,要学会放开。”
陈司寇的一生,充满了坚韧与智慧。她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挑战,却从未被打败。她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困难和病痛,更重要的是,教会了我们如何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结。她的乐观、她的智慧,她的自立自强,都给了身边的人无限的启发。她的一生,无疑是充实、幸福且有尊严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